首页/ 新闻中心 / 政务信息 / 正文
第四百六十七期

神木:探索科学治沙新模式 筑牢生态屏障

神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1月28日
来源:神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12-01 08:29 作者:高静

近年来,神木市生态保护建设协会以“治沙文化、治沙科研、治沙造林、治沙惠民”为基本工作路径,指导治沙基地建设,从2003年开始,完成人工林栽植42万亩,植被覆盖度由3%提高到65%,基地林业农业年产值实现3000多万元。实现了植被恢复、林农经济、美丽乡村协调发展。

一是防沙治沙,力促植被恢复。针对风与水的特性,春季栽植障蔽固定流沙、秋季栽植固氮灌木稳定土壤、雨季栽植乔木或经济林灌木,造林成活率达到90%。采用三年以上樟子松营养钵苗,造林前苗圃地漫灌,使营养钵内土壤水分充足,起苗运送至造林工地,为营养钵苗木二次补水后进行栽植,利用土壤物理原理,添置干沙阻断土壤毛细管,起到保水、保热的作用。

二是护沙用沙,实现保护与产业并重。在风蚀较少的区域,设置围栏,通过草本植物自然恢复、风的作用和动物传播种子,恢复为稀疏乔灌林地。在人工林区内建立昆虫监测点、动物监测点,有效保护陆生动物、鸟类、昆虫,逐步恢复动物与人工林之间的协调契合度。在不改变地貌的情况下,按照沙湾内背风向阳、保水保肥的原理,在迎风坡和背风坡栽植生态林,将沙湾平整后,栽植经济林,形成一种新的林下经济。

三是生态循环利用,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利用治沙基地院士工作站技术优势,将林区林业农业废弃秸秆、人畜粪尿、餐厨垃圾等有机废弃物,研发成微生物有机肥,既解决了林区有机废弃物污染问题,同时又为毛乌素贫瘠的土壤提供了养分。利用治沙基地现有林业资源,以科研平台为合作基础,引进相关专家建立研究基地,相继合作建成微生物、土壤物理等实验室6个,野外监测点60多个。采用樟子松林下食用菌复合种植模式,亩产达到20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