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神木 / 家乡骄子 / 正文

张恩山

来源:神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7-05-22 10:45

张恩山雪域高原奉献一生


张恩山,1944年2月出生在神木县尔林兔镇石板太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的童年生活是在放羊放牛中度过的。1952年开始,他先后在石板太、吧吓采当、尔林兔小学读书。195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尔林兔新成立的第一所中学就读,是尔林兔第一批中学生之一。1961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神木中学就读高中。在当时生活困难的条件下,他节衣缩食,刻苦学习,于1964年考入西藏民族学院,是尔林兔的第一位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他克服重重困难,认真钻研藏语言文学和其他课程,取得了较好成绩,并于1966年1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7年大学毕业后,他听从党的召唤,服从组织分配,毅然进入雪域高原,开始了将近一生的援藏工作。

1967年至1986年,在西藏林芝县,他先后任迫龙乡文书、县财政局会计,县委、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主任等职;1986年至1992年,任西藏林芝地委秘书科科长、副秘书长;1992年至1995年,任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县委书记;1996年至1997年,任西藏林芝地委政法委副书记;1998年至2000年,任西藏自治区国家安全厅林芝地区国家安全局党委书记;2001年1月,经国家安全部和朱镕基总理批准,被授予二级警监警衔(副厅级待遇);2000年至2004年,任西藏林芝地区政协副主席;2005年退休。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林芝,在雅鲁藏布江上游,县城远离拉萨400多公里,距印度不足200/Ak里。在喜马拉雅山山脚下,那里有终年不化的雪山,有巍峨高耸的神山,有一望无际的大森林,有闪着酥油灯光亮的僧尼寺庙。1967年新设立的迫龙乡条件更艰苦,全乡是青一色的藏民,就连乡上的十来名脱产干部也都是藏族干部,只有他一人是汉族干部。那里的藏民,甚至乡上藏族干部,大都是不知疲倦的朝圣者。高海拔形成的缺氧大气,汉藏语言的不通,交通信息的闭塞,生活习俗的差异,工作条件的艰辛,对于初来乍到的年轻人张恩山来说,感到陌生、神秘、孤独,甚至有点望而生畏。但他凭着从小就养成的那种陕北汉子不畏艰难、勇于奉献的奋斗精神,怀着回报党和国家培养、教育之恩,怀着当初毅然选择了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到祖国边疆艰苦的雪域高原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坚定决心,怀着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默诵着入党誓词,没有气馁,更没有退缩,而是既来之、则安之,更加勤奋地工作。为使自己早日进入角色,他努力熟悉生活工作环境,挤时间学习藏语方言,尊重民风民俗,虚心学习和请教当地藏族干部和藏族上层人士,积极维护民族团结,踏实认真工作。很快,他就赢得了乡村干部和藏族群众的信任。

张恩山同志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个乡文书干到了县委、县政府办公室的副主任、主任,又从一个科级干部干到了县委书记。中途有几次回内地工作的机会,他都主动放弃了。他说,已经和西藏的干部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生活上也适应了,工作上也已经离不开西藏了。

林芝地区的察隅县离缅甸30多公里,距拉萨840多公里,是林芝最偏远的一个贫困县。他任县委书记后,遵循党对西藏工作的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营经济和农牧业生产。这些举措使该县政治局势比

任何时候都稳定,边疆民族空前团结,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加快,群众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他每年都要深入乡村和农牧民家中,访贫问苦,问寒问暖,把党的温暖送到边疆少数民族家中。农牧民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了农牧民。

张恩山同志对边疆藏族人民的辛勤付出,也得到当地党组织的认可和人民群众的拥戴。1997年自治区党委调他出任自治区国家安全厅林芝地区国家安全局党委书论,并授予其二级警监警衔。2000年,林芝地区“两会”期间,被政协委员高票推选为林芝地区政协副主席。地位变了,职务高了,但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在安全局工作期间,他努力学习国家安全知识,继续严格自律,以实际行动保卫边疆的安全。他任政协副主席后,深入钻研政协章程、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很快进入角色,与其他领导、机关干部一起,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并和藏族副主席一起做了大量的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的具体工作,体现了

一个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的应有风范。

张恩山四十年如一日,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为雪域高原奉献了青春和才能,为西藏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没有给陕北神木父老乡亲们丢脸。”现在,他虽已退休,但仍以一个党员的姿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刘德功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