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神木 / 家乡骄子 / 正文

贺德泽

来源:神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0-10-14 08:23

贺德泽,字正玉,1928年生,神木县万镇镇兰家会村人。父母都是勤劳善良的穷苦人,家有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二,小时候因家庭贫寒,断断续续地读过几年书。

1944年夏天,贺德泽16岁时,怀着抗击日寇、保卫边区、保家卫国的信念,在党和边区政府的号召下毅然投身革命,积极报考晋绥边区实验学校。在延安学习期间,他学理论、听报告,马列主义和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第一次点亮了他的心房,使他明白了一个基本道理,这就是穷苦人民要翻身求解放,只有拿起枪杆子,跟着共产党走。

19451月,根据当时战争需要,他被组织调至晋绥边区保卫学校学习。这期间,主要是学习对敌斗争方法,如打石雷、埋地雷等基本要领。掌握了一定技巧后,他积极协助当地民兵游击队的训练。19456月,他由神木县政府派到晋绥边区财经干部学校学习。不久,因八路军全线反攻日寇,晋北前线部队急需大量兵源,他和他的同学们奉命直接调往晋北前线(今太原附近)参军,并很快就参加了打击日伪的战斗。

19458月,日本投降。其后,国民党反动派撕毁了“双十协定”,于1946年公然大举向我解放区进犯,解放战争拉开序幕。1947年进攻延安的国民党胡宗南部,仗着全套美式装备,用飞机大炮狂轰乱炸。一天,部队首长交给贺德泽一个光荣任务:坚守部队历尽千辛万苦筹来的干粮、服装、鞋袜等战场上的紧缺物资。接受任务后,他硬是在敌人的炮火中寸步不离地坚守了三天三夜。在此期间,他没动一根针,没吃一口饼,在奄奄一息中被一支路过的游击队发现,好心的游击队长闻听此事大为感动,按规定领了份战地军粮,给了他一块饼吃,他才缓过劲来。战后,这件事给部队首长和其他战友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9484月,贺德泽被调到新成立的晋绥边区贸易第六分公司。在延安工作期间,他经杨恩华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494月,部队转战陕北等地,途经山西兴县时,他由杨恩华和王富贵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西北解放后,他奉命到延安西北军区后勤部任军事科员。这期间,他的老父亲老母亲多次托人带口信让他回去看看,可因战事紧、工作忙,始终未能成行。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不断向前推进,毛主席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朱德总司令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挥戈南下。新解放的城市需要大量干部。贺德泽所属的西北野战军、西北军区后勤部迅速集结,部分人员在贺龙的领导下划归二野随军南下。在解放西安、解放成都的战役中,他均因作战勇敢、吃苦耐劳、严守纪律,受到部队首长的表扬,并获奖一次。

1950年,刚解放的重庆到处充满了危险,敌特兵痞、国民党旧政权人员到处都是。而人民政权又刚刚建立,百废待兴,人民盼望安定。走上了新的战斗历程,贺德泽和他的战友们坚决执行二野刘邓首长的指示,人手一本“入城人员手册”,学纪律,学管理,不惧危险,迅速深入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打击敌伪的破坏,维护社会秩序,让重庆人民看到共产党、解放军不仅能解放这座城市,而且能管理好、建设好这座城市。他的妻子刘桂爱,也是一位1947年就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当时任神木县花石崖区妇女主任。19504月她为了支持解放战争,奉命乘坐解放军的军车,千里迢迢来到重庆,参加西南粮食局的工作。

19501月,贺德泽奉命从西北军区后勤部调入西南财政部,不久又到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粮食局总仓库任副科长。19523月至19548月,他任西南粮食局第六分仓库主任。19548月至19558月,他任重庆市市中区粮食公司副经理。19558月,重庆市新设立南桐矿区,他又到矿区任区粮食科副科长、科长,粮食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19658月,他先后任区委财贸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后升为区委财贸部副部长、部长,中共南桐矿区区委第一、二届委员。他于19777月至198312月,任中共南桐矿区区委常委。198012月至19874月,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在此期间,他还曾任重庆市第八、九、十届人大代表,南桐矿区第三、六、九、十届人大代表。198812月,他离职休养。

[FS:PAGE]

贺德泽从离开陕北到大西南,在重庆市南桐矿区近40年间,仅仅回过三次家。他始终坚信党的领导,服从组织分配,顾全大局,时时处处维护党的威信。他长期从事粮食、财贸及区人大领导工作,为促进矿区粮食生产,发展商贸经济,加强区人大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1958年,全国大炼钢铁,浮夸风盛行。贺德泽被迫带领区粮食职工在自制小高炉前,拼死拼活,熬更守夜地炼钢。奋战数月,面对一炉炉废铁渣,人们欲哭无泪,他更是痛心疾首。不少好大喜功的人抬着废铁渣,敲锣打鼓向党报喜。此时,农村“粮食亩产上万斤”的谎言也被吹上了天。他硬是顶着压力,实事求是地向上级说明情况,不报功不报喜,结果被批判是思想右倾,跟不上形势,被贬至当地农村南天乡一个生产大队任书记。在农村,他忍着委屈痛苦,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有时饿晕在田间地头,醒来后又继续劳动,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各地因进城人员过多,国家负担过重,按政策规定,对1958年后参加工作的人员,要“压缩部分职工回原籍工作”。而他却把1955年就来到重庆参加工作后又参军的弟弟(消防队员)劝回家乡当农民,促进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完成了这一时期上级组织交给的艰难任务。好多年后,返乡的弟弟都不能理解,但他为了党的事业,只能这样。“文化大革命”期间,他紧紧依靠群众、依靠军管会,坚守工作岗位,积极宣传党的主张。虽然受到很多不公正的待遇,但人民群众、老职工支持着他,使他成为全区第一批“被解放”的老干部。

1980年,他担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以后,更加重视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经常深入到老百姓当中,倾听老百姓的疾苦,尽最大可能解决他们的困难,受到了群众的普遍称赞。

  199239日,贺德泽因心脏病突发,病逝于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桐矿区党委和政府举行了建区以来最隆重的追悼大会,会场数千人沉浸在悲痛中,怀念、追思着这位来自陕北的老党员、老干部。当时的区委书记何国清同志致悼词,代表党组织对他的一生,作了这样的评价:“贺德泽同志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信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爱党爱国,忠于人民。他党性强、作风正,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他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廉洁奉公,大公无私;他关心同志,支持爱护中青年干部;他待人诚恳忠厚,平易近人,深受干部群众的敬重。贺德泽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他不愧是党培养出来的一名好干部、好党员,是值得我们敬慕和学习的老同志!”

(贺卫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