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神木 / 家乡骄子 / 正文

贺云

来源:神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0-07-12 09:01

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一个蜚声海内外的集团公司,以其强劲的气势,异军突起,大展雄风;以弘大的精品战略,名噪中华大地。它,就是如日中天的中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它,先后承建过济钢、太钢、陕钢、首钢、金堆城钼业公司、山西铝厂、曹妃甸烧结等110余项工业工程,为中国工业史谱写了壮丽的建设篇章。

它,精心打造了紫薇城市花园、田园都市、陕西电视塔改造、第四军医大学继续教育大楼等 80余项民建工程,在辽阔的大西北乃至全国都市的行业界有口皆碑,堪称一流精品。

它的海外公司独当一面地承建了美丽的非洲国家——加纳的ESAASE金矿工程,气势恢宏,格局壮观,成为中西合璧的经典之作,备受中加两国大使馆人员与业主的交口称赞。

它以“挽弓射雕气如虹”的气概,稳扎稳打,辐射八方,依据瞬息万变的市场态势,所承担的工程已广涉冶金、有色、军工、化工、 建材、文教、卫生、公路、水利、民用及市政等领域。

在举世瞩目的国家重点工程中,中十冶集团是一面令国人为之骄傲的旗帜!

它以马不停蹄的速度,与时俱进的战略, 日夜鏖战的成就,折桂夺冠,先后获得48项省部级“全优工程证书”、6项部级成果奖与3项国家级成果大奖,在中国的建设行业中高树一帜,是中国西部独领风骚的大型综合性一级施工企业。它,当之无愧地赢得了“2007年全国优秀施工企业”的荣誉称号!

1996年到2008年的十余年间,十冶人谱写了潜心磨一剑、热血铸辉煌的奋斗历程和感人壮歌。在这锻钢淬火、十年磨一剑的日日夜夜里,十冶人秣马厉兵,寻觅战机,勇于创新,频破重围,走出了一条跨越式的发展之路。

这其中,无不闪现着十冶决策层运筹帷幄所付出的三更点灯五更鸡的殚精竭虑;这其中,也无不凝聚着十冶的领军人、总经理贺云的智慧和心血。

1960年8月,贺云出生在神木县贺家川镇贺家川村。那里的阳光、雨露、地气、五谷,哺育了他的少年时代。1981年8月,20岁出头的他,从包头钢铁学校一毕业,即被分配到十冶工作。他的平淡而不平凡的经历,也就从此开始。

工作伊始,沉稳干练的他,便被派到十冶河津经理部质检站任站长,一干就是9个年头。在这期间,他又在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深造,于1986年7月毕业。

1989年10月,贺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1年1月至1992年9月,任十冶质量检查处副处长;1992年10月至1993年2月,任十冶第二建筑安装公司经理;1993年11月至1994年4月,任十冶总经理助理;1994年4月,任公司副总经理,主持工作。这一年,他仅34岁,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代。

一贯谦逊、低调的贺云,在老同学、老同事和同龄人的祝贺声中,没有溢于言表的喜悦,而是倍感肩上的担子沉重。对他而言,是历史的机遇将这一副千钧重担压在了他的肩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家有着数千职工的国有企业的掌舵人,只能勇敢地担当而不能退却半步。在其位,谋其政。为了不辱使命,他宵衣旰食,忘我工作。因他清楚,自己承担的是一个包袱沉重、底子单薄,各种矛盾关系交错复杂的老牌企业!

推本溯源,中十冶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具有60年历史的国有大型施工企业——中国第十冶金建设公司。它诞生于1948年,前身是本溪煤矿公司基建部。建国后,它是我国大型综合性一级施工企业。 1965年为支援西北地区的建设事业,由华北地区以“十三冶金堆城指挥部”的名义进入陕西境内。它于1973年更名为“第十冶金建设公司”,隶属国家冶金工业部;1983年与第十二冶金建设公司合并,组建成立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第二建设公司”;1988年与十二冶分开;1992 年,由中国金属工业总公司批准更名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冶金建设公司”。1992年底,经国家体改委批准,公司建制划入首钢总公司,1993年1月更名为“首钢第六建设总公司”,同年4月又更名为“首钢第七建设总公司”……

令贺云记忆犹新的是,改革开放初期的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是十冶面临国际大环境和国内小环境等诸多困扰、急剧交织的严峻阶段。国内的建筑业陷入疲软态势,许多待建的工程纷纷下马,大批的建筑企业无米可炊,建筑工人的失业比率与日俱增,一时难以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十冶举步维艰,士气低迷,十冶陷入历史上的第一个冰点。

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重新启动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按钮。首钢总公司率先响应,提出跻身世界钢铁企业500强的奋斗目标,大举实施扩张战略,并在全国范围内兼并有实力的建筑企业;其时,同属冶金行业的四冶、六冶、九冶、十冶纷纷成建制被收编在首钢麾下。 

从1992年到1994年12月,首钢总公司在激进思想的左右下,不断调整发展思路及发展格局。于是,从1992年底到1993年上半年,十冶的大批人马奉命浩浩荡荡地东进兖州,如火如荼地进行了齐鲁钢厂的前期建设;但他们立身未稳,又奉命于1993年下半年大举南下广西,参与柳州钢厂的扩建工程建设。1994年初,声势浩大的齐鲁钢厂建设工程、柳州钢厂技改工程因国家政策调整均未上马。首钢又迅即调整发展思路,抽调大批建筑队伍北上进京,参与首钢的技改工程建设,以缓解形势变化所带来的不利因素。由此,十冶数千名能征善战的建筑工人又在北京度过了艰苦而忘我的1994年,创下了一个个令人感动和惊讶的“十冶奇迹”,赢得了首钢决策层乃至国家部委负责人的一声声发自内心的褒扬。然而此时谁也没有料到,这场热火朝天的大战,竟成为十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经历的最后一场大战,一场谢幕之战!

这对刚被任命为公司主持行政工作的副总经理贺云来说,的确是始料未及。接踵而至的又是,首钢决策层依据国家的大政方针,停止了大规模的扩建步伐,开始逐步地将收编麾下的外埠各建筑单位向市场剥离,同时提出了“扶上马送一程”的政策。这次变动,对十冶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因为在此之前,十冶已经放弃了国内的建筑市场,全力以赴地投入了首钢内部的工程建设之中。首钢技改工程的结束,使即将被剥离的十冶面临着一两年内不能在国内建筑市场立足的危机。许多已经断线的社会关系一时难以衔接,市场开发的区域呈现出令人心悸的“盲区”。

这,对于一个有着数千人的大企业来说,是生死攸关啊!十冶又陷入了历史上的第二个冰点。1995年,公司仅完成企业总产值3070万元,建筑业总产值2695万元。而此前的1994年,十冶完成的企业总产值则是 10565 万元,建筑业总产值是10293万元。两相对比,天壤之别。生存压力,不言而喻。巨大的反差,使年轻而身负重任的贺云辗转难眠,陷入沉思。

形势严峻,十冶何去何从?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企业唯一的出路。而“等、靠、要”的思想,将导致企业走上不思进取、朝不保夕的穷途末路。在步履蹒跚的困境中,贺云挺起了腰杆!人们看到了一个命系企业、背水一战、誓要重振十冶雄风的开拓者的决心。

1995年,十冶虽只有较低的产值完成量,但在这一年中,通过各路人马日夜兼程的奔波,终于接续上了已中断两年之久的各种关系,同时确立了“外找任务,内抓管理”的工作思路,并在当年8月3日,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注册局批准,正式定名为 “中国第十冶金建设公司”,改变了过去频繁更名的积弊。

这一切,为十冶1996年的大翻身吹响了奋发图强的号角,也使愈挫愈勇、永不言败的贺云开始了“十年磨一剑”的非凡历程。

1996年4月,贺云被正式任命为中国第十冶金建设公司总经理。

早在1995年主持工作之际,他就未雨绸缪,坚定地在西安成立了十冶办事处;随后又于1996年成立了“十冶西安分公司”。1998年,十冶开始在西安十里铺浐河经济开发区征地,筹建西安生活基地。

2001年6月,十冶终于实现了总部从生活了30余年之久的华阴基地顺利搬迁到西安浐河经济开发区的夙愿。这标志着公司的生产经营重心也顺移到了西安。紧接着的实践证明,这步战略举措,为十冶从低谷走向坦途,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现在,在人烟繁盛、大厦林立的西安,业界皆知“中国十冶”;因为它是立足西安、面向全国的大牌企业,是建筑行业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

1996年到2003年,是十冶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能够从容应对各种风险、解决各种矛盾、稳步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贺云总经理逐步走向成熟、逐步形成完整的企业管理思路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十冶所完成的各项经济指标均呈上升趋势。以企业总产值为例:1996年,十冶完成企业总产值10637万元;1997年,完成13335万元;1998年,完成10525万元;1999年,完成15002万元;2000年,突破20000万元大关,为20265万元;2001年,完成26587万元;2002年,突破30000万元大关,为36351万。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十冶以蓬勃之势逐步崛起的一个渐进过程。它蕴含着贺云和他的其他决策者殚精竭虑、以及数千名建筑工人南征北战的辛劳。

2004年,贺云总经理同公司决策层,通过充分论证,科学决策,制订了十冶“ 2004年——2010年七年发展规划”,严谨地提出了“七年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同时,围绕总体发展战略,分别制定了相应的经营发展规划;明确了公司承揽任务要连续七年以30% 左右的增幅,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市场开发目标,并提出了公司的产业调整及发展方向。为此,一个以建筑业为核心,其他产业并存的大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2004年,被确定为十冶实施发展战略、奋力打好基础的一年。 这年,企业总产值一举完成54245万元,为年计划的100% ,比2003年增长50%,并首次实现了扭亏为盈。在稳步前进的2005年与如火如荼的2006年,十冶继续按照“七年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全方位地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令十冶人意气风发的显赫业绩:2005年,公司完成企业总产值74606万元,其中建筑业总产值72618万元。2006年,公司完成外找任务量 15亿元,完成建筑业总产值近12亿元,完成财务结算收入9亿元。

贺云总经理现为清华大学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建造师,兼任陕西省冶金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建筑业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冶金建筑协会常务理事和《陕西经济》杂志、《陕西建设》杂志理事会理事等。他于2005年11月,荣获首钢管理创新成果“企业改制探索与实践”三等奖。2006年9月,荣获“2005年度西安建筑施工企业优秀企业经理”称号。2008年,荣获中国施工管理协会授予的“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家”称号。这些荣誉和称号,他当之无愧!

2006年开始,贺云总经理和公司领导班子其他成员高瞻远瞩,及时抓住机遇,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在国家有关部委及陕西省政府、渭南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于2007年底依法完成了对老公司的政策性破产,使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同时又使企业良性资产得以重组,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

目前,新组建的“中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是一个以建筑业为主业,同时兼营与建筑密切相关的钢结构制安、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物流服务等业务的现代化集团公司;是一个具有房屋建筑工程、冶炼工程、矿山工程、钢结构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机电安装等7个专业总承包一级资质和公路工程、装饰装修、化工石油等专业二级承包资质的综合性建筑企业。公司下设5个工程公司、6个区域性分公司、26个专业承包公司及数个直属项目经理部。公司的生产经营,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山东、 山西、河南、海南、广东、青海、新疆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现有在册职工670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58人。公司现在是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和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是中国调查统计协会、中国资信评估中心认定的“建设行业企业信用AAA级单位”,是中国建设工程协会评定的“质量安全管理先进单位”,是中国工程建设信用管理委员会评定的“中国工程建设信用AAA级企业”,是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授予的“2007年全国优秀施工企业”。

2008年至2010年,是新的中十冶集团实施“七年分三步走”战略构想第三步的三年。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及市场规律要求,公司制订了详细的三年发展规划和实施措施。从2008年开始,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举措,必将使公司管理层整体素质迈上新台阶,企业员工收入实现第二个翻番,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并步入一流企业行列。

作为一名企业家,贺云具有发展现代企业的战略思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他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善于应时而变,调整思路,捕捉良机,为企业赢得了宽松的发展空间并以自己的影响力为企业赢得了一大批合作伙伴。不仅如此,他还以自己的感召力赢得了广泛的敬佩和尊重,使全体职工精诚团结、奋发图强,与他一道共同谱写着中十冶集团打造一流企业的新篇章。

我们坚信:有贺云和公司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共同努力,有公司数千员工的顽强拼搏,中十冶集团公司一定会承担起历史和社会赋予他们的新的神圣使命!(博瑞  谈方  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