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神木 / 历史古迹 / 正文

神木石峁遗址华夏史前第一城

来源:榆林日报 发布时间:2013-06-14 15:43

    一个石破天惊的考古发现,让神木石峁遗址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2012年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被专家誉为华 夏第一城的石峁遗址之所以最有代表性,不仅在于它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史前最大的城址,对我们理解“古文化、古城、古国”框架下的中国早期文明格局具有重要意 义,还在于黄帝部族很可能曾在这里生活过。著名先秦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沈长云先生发表文章认为:石峁古城是黄帝部族居邑, 它的发现将改变中华文明史。

  石破天惊大发现

  石峁遗址位于榆林市神木县高家堡镇洞川沟附近的山梁上,地处黄河支流秃尾河及其支流洞川沟交汇处。遗址所在区域 属于低山丘陵区,沟壑纵横,支离破碎,海拔在1100—1300米之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半坡博物馆等单位先后开展了调查及小面 积发掘,并征集到一批极具特色的陶器和百余件精美的玉器,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2011年由省、市、县3家文博机构组成联合考古队,对石峁遗址进行了区域系统调查,全面了解了遗址的分布范围 和保存现状,发现了一处规模宏大的石砌城址。2012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榆林市文物勘探工作队、神木县文体局联合组队,对石峁遗址 重点发掘及复查,终于使这座沉睡几千年的古城有了复活的契机。经过联合考古队半年多的艰辛工作,取得了令人震惊的考古发掘成果:石峁城址建于龙山时代晚期 至夏代早期,由外城、内城和俗称的“皇城台”3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石构城址组成,其规模超过4平方公里,远大于年代相近的浙江良渚遗址和山西陶寺遗址 等已知城址,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的史前古城。

  这一惊人的发现,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专家们用“震撼”“惊喜”等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心情。随着媒体纷纷报道,石峁古城的发现在海内外掀起了巨大的冲击波。

  华夏史前第一城

  石峁城址由“皇城台”、内城、外城3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石构城址组成。内城面积210余万平方米,外城面积190余万平方米。城墙越沟现象将石峁城址基本闭合,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独立空间。

  “皇城台”位于内城偏西的中心部位,为一座四面包砌护坡石墙的台城,大致呈方形,石墙转角处为圆形,台顶面积8 万余平米。内城将“皇城台”包围其中,依山势而建,形状大致呈东北—西南向的椭圆。城墙大部分处于山脊上,外城利用内城东南部墙体,向东南方向再行扩筑的 一道弧形石墙,绝大部分墙体为高出地面的石砌城墙,现存长度约4200米,宽度为2.5米左右。另外,在“皇城台”和内、外两城城墙上均发现城门,内、外 城城墙上发现了形似墩台的方形石砌建筑,外城城墙上还发现疑似“马面”的建筑。

  石峁城址外城东门位于外城东北部,门道为东北向,由“外瓮城”、两座包石夯土墩台、曲尺形“内瓮城”、“门塾”等组成。从地势上来看,外城东门址位于遗址区域内最高处,地势开阔,位置险要。

  在此段石墙墙根处,发现了壁画残块100余块,这些壁画以白灰面为底,以红、黄、黑、橙等颜色绘出几何形图案,最大的一块约30厘米见方。这是龙山时期遗址中发现壁画数量最多的一次。

  石峁城池结构复杂、筑建技术先进,难怪考古专家都感到强烈的震撼,不愧为华夏史前第一城。

  石峁玉器天下名

  石峁遗址发掘出了不少的玉器。玉器形制多样,而且色彩绚丽,有黑、青黄、红、深绿、碧绿、紫、灰、白等多种颜色;玉质温润缜密,光泽灿然,晶莹可爱。考古专家认为,这些玉器属于玉礼器,在同类遗址中实属难得。

  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外国人就在当地农民手里收购石峁玉器,目前有很多收藏在欧美、日本的一些博物馆、美术馆中。据不完全统计,近一个世纪间,流失到海内外的石峁玉器多达4000余件。正因为这里“出产”了大量玉器,石峁遗址早已名声在外。

  2011年12月和2012年7月,神木县先后两次举办石峁玉器研讨会。专家们认为,石峁玉器不但量大,而且质 好;不但综合了史前东南西北各文化期的制玉特点,而且独创了自己的器形和工艺。而在石峁周边200公里内并不产玉,说明这些玉料、玉器全是来源于周边小部 落的进贡,进而也说明当时石峁的统治政权绝对不是一般的政权。玉礼器是传统礼制中最能反映社会观念和价值形态的遗存,对它的进一步研究,能认识当时社会政 治、经济及其文化内涵,揭示社会原貌。

  陶器石雕先民造

  据了解,石峁遗址发现了大量陶器,主要有细绳纹高领鬲、方格纹单把鬲、花边鬲和宽流鬶、篮纹折肩罐等。这些陶器 的器形、器类和纹饰等,与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夏时期和龙山晚期遗存中发现的陶器相似。由此,考古专家认为,石峁东门址乃至石峁石城的年代当在龙山晚期至夏 代早期阶段。

  据了解,石峁遗址发现的石雕作品中有类似太阳图腾的东西,也有蟾蜍浮雕,其中有一件石雕人头应是当时的祖先崇拜 物:高50厘米,宽60厘米,厚25厘米;砂石料,黄褐色,单面高浮雕;人头的脸部形象上至眉骨,下巴齐平,隆鼻、半张口,呈微笑状,两颊颧骨稍凸出,扁 方脸和大眼睛较为夸张。其雕刻手法简单、朴拙,体现出陕北先民对自身力量的初步认识和对祖先的敬畏、祈求祖先神灵护佑的原始朴素观念。这表明,当时的雕塑 技术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准。这件难得的浮雕艺术品,在我国石雕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座4000年的城池,在沉睡了几十个世纪之后被发现,关于它的未解之谜依然很多。目前,新一轮的发掘工作已经展开,我们期待更多的考古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