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神木 / 历史古迹 / 正文

老李的四合院记忆

来源:神木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3-06-14 09:54

  在神木县城内有一片近一平方公里的老街区,以钟楼为中心分为东西南北四条大街,街两边又各分出许多小巷。街巷两边大部分铺面保存完好,而最有代表性的是这里的四合院。

  今年74岁的李焕卿老人在四合院——白家大院里度过了50多个春秋,这里有她最美好的回忆,大院如同一个老朋友见证着老人的喜怒哀乐。如今,白家大院完好地保存下来,几年前老人患了眼疾双目接近失明,只有这个四合院和老人相依相伴。

  神木的四合院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吸收了京式四合院的特点优点,结合了神木的气候特征,这里的四合院更具实用性。神木的四合院多独院,方正对称。从取势上看,院落一般高出巷道数尺,主房又高出院子尺许,这样取势,既能保持室内干燥,又能有很好的采光,还能保证排水通畅。院子一般不设花圃,一色青砖墁地,清爽开阔。大门大多设在四角,并有两重门,与巷道相连的称大门,大而讲究,与院落相连的称二门,小而简单,两门成拐角,避免了大门直冲院落。院子里的装饰也讲究,主要是木雕、砖雕和瓦饰。神木的四合院凝结了神木人的智慧和审美情趣,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白家大院就是众多大院中的典范,位于西大街内的北什子巷内,占地面积大约七百多个平方,由大门道、前院、东小院、和西小院组成。其中,大门头、影壁、正房(包括室内一切陈设)保存完整。

  打开铁迹斑斑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神木四合院的影壁,穿过影壁就能进入这带点神秘色彩的白家大院。

  端午前李焕卿的三儿子一家来和老人共度佳节,安静的院内有了孩子们嬉耍的声音,一下变得不再那么严肃神秘。

  36岁就丧夫的李焕卿带着三个儿子一直住在这个院子。如今已经过去38年,38年来李焕卿已将自己的三个儿子从这里拉扯成人。如今三个儿子都不在这住,正房里只住着老太太一人,每天早上她都会坐在在门前晒晒太阳。

  白家屋子里的时钟一直未停,记录着这里发生的一切。

  过惯苦日子的李焕卿在锅里热了一下昨天的饭菜,坐在锅台边吃午饭,李焕卿说神木有个说法:“进门先看锅台再看人,这锅灶如果不干净,就证明这家人不爱好。”虽然老太太无法看到眼前的一切,但是这白家大院里的角角落落都收拾的非常干净,李焕卿每天早早起床收拾屋里屋外,窗棂上的雕花都被老人擦的透着淡淡的光,丝毫看不出这老屋已经历经了百年的沧桑。

  大堂的雕花非常精致这些保存完整的艺术,在白家几代人的保护下一如往日。

  每天在电磁炉上烧水,烧完之后摸索着将热水灌入水壶,对于一个正常人这些事情可能用不了五分钟,李焕卿却用了半个多小时才弄好。

  吃罢早饭李焕卿就开始用鸡毛掸子,拂去门窗上的灰尘,每天都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数不清这日子在这鸡毛掸子上划落了多少....

  住在这个巷子的‘老李’老人是李焕卿每天相互诉说的老伴,每天茶余饭后都会聚在一起聊聊家常,今天收拾停当之后李焕卿就去找她的老伴。

  两位老人相互搀扶着坐下来乘凉

  她们每天都会坐在高高的门槛上聊天,一聊就是一上午。

  端午前三儿媳妇王水霞过来泡了两盆糯米,老人喜欢吃软黄米的凉糕,三儿媳妇特意给她泡了一些。

  端午前一天泡了两天的软黄米终于可以上锅蒸了,一大早王水霞就烧起了灶火,上锅蒸凉糕,屋子里满是软黄米的香甜气息。

  窗玻璃上的热气让这平日里冷清的屋子多了一些温馨

   王水霞准备的红枣泥、芝麻、白砂糖、红糖、黄油、青红丝、玫瑰酱。

   蒸好的凉糕在案板上经过摸清油、摸枣泥、摸玫瑰酱、撒芝麻、白糖、红糖和青红丝之后就完成了,孩子们迫不及待的等着这美味能做好。

   屋内的忠孝传家四个字也是白家的组训

   凉糕一做好,三儿媳妇就给婆婆盛了几块,老人边吃边说,这软黄米做的凉糕才能吃出神木的味,这黏连的凉糕就像父母和儿女的情,紧紧的连在一起。

   蒸完凉糕包粽子,一家大小忙起来,李焕卿虽然看不到此时此景,但是她还是要坐在炕上听孩子们包粽子的声音,并不时的嘱咐孩子们别把米撒了。

  光是听着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声音就能让老人高兴的合不拢嘴

墙上春夏秋冬几个季节的雕花,连人物的胡子都一根根数的清,几近完美。

  李焕卿说她她36岁时丈夫去世,三个孩子当中最大的都不满15岁,街坊邻居劝自己改嫁,好拉扯孩子们,好强的她笑着说哪怕自己每天喝菜汤也不会让孩子们受委屈,去看人家眉高眼低,于是她每天出去当小工,一天一块五的收入维持着这一家四口的生活,就这样熬啊熬,终于孩子们都在她的拉扯下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如今生活好了儿子们提出给老人雇保姆,老人坚决反对,从艰苦中走来的她觉得自己一个人吃的是一碗饭,雇人多一张嘴就要多一双筷子,自己大半辈子都下来了,自己还有腿,还能动就不会让人伺候她。